世界自然基金會在世界糧食日表示,永續漁業對動物和人類都有好處

10月16日世界糧食日,世界自然基金會再次警告過度捕撈對人類和大自然的影響。
「我們吃空了海洋。自1960 年以來,全球人均魚類消費量增加了一倍。與此同時,全球人口使養殖魚類資源減少了一半,」世界自然基金會漁業專家卡羅琳·沙赫特(Karoline Schacht) 警告說.
過度捕撈改變了海洋生態系。儘管如此,健康的魚類族群仍然是全球約 8 億沿海地區居民的食物、收入和貿易的基礎。他們中的許多人,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的人,其生計主要依賴漁業。
魚類為 30 億人提供了必需的蛋白質。目前,由於過度捕撈,魚類供應量減少,每年可養活 2,000 萬人;健康的、永續管理的種群可以輕鬆產出更多的魚。
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說法,德國和歐洲的消費者對魚類的選擇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對德國來說,消費的魚類只有 12% 來自當地捕魚或養殖;其餘的則是從海外進口。其中一半進口來自發展中國家。這就是消費者的共同責任:「魚品櫃檯的正確選擇直接影響海洋的健康和人們的生活,」沙赫特說。
因此,世界自然基金會建議消費者食用來自永續來源的魚類。
推薦的品種是波羅的海的北海鯡魚、鰈魚、鰈魚和鯡魚,或來自歐洲品種的鯉魚和鯰魚。如果可能,他們應該留意針對野生魚類的 MSC(海洋管理委員會)生態標籤以及針對負責任水產養殖的 Naturland、Bioland 和 ASC(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標籤。
「在世界人口不斷增長和全球中產階級不斷壯大的時代,海鮮的可持續消費至關重要。只有明智的選擇才能保障魚類作為未來膳食收入來源和經濟因素的地位,」Schacht 說。
在一個新的消費者網站( Fish Forward Project)上,世界自然基金將向歐洲消費者提供:零售商和烹飪場所提供有關可持續魚類品種的全面線上資訊。以十一種不同的語言描述了消費者選擇的全球相互依賴性,使他們能夠了解他們所做的選擇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該網站還包含針對消費者、企業和政策制定者的後續建議。
有關詳細信息,請參閱: http://www.wwf.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