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堡礁的生物礁結構比預期大三倍

新研究揭示了大堡礁 (GBR) 北部存在由圓形土丘組成的廣闊區域 - 本質上,它是著名珊瑚礁後面的另一個珊瑚礁結構。 事實上,科學家早在 20 世紀 70 年代和 80 年代就已經了解它們了。這些環形土丘被稱為哈利梅達生物礁,直徑 200 至 300 米,中心深達 10 米。它們是由哈利梅達(Halimeda)生長形成的,哈利梅達是一種由活的鈣化部分組成的綠藻。隨著時間的推移,藻類死亡後會形成石灰石片,最終轉化為大土丘,稱為生物礁。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不知道這些結構的實際形狀、大小和規模。來自詹姆斯庫克大學、雪梨大學和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團隊一直在該計畫中利用高解析度海底數據。他們的研究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珊瑚礁》雜誌上。 主要作者、昆士蘭科技大學的馬迪·麥克尼爾(Mardi McNeil) 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繪製了超過6,000 平方公里的地圖。這是之前估計面積的三倍,從托雷斯海峽一直延伸到道格拉斯港以北。它們顯然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區域-覆蓋面積大於鄰近珊瑚礁的珊瑚礁棲息地。” 除了好消息之外,生物礁抵禦氣候變遷的問題也出現了。作為鈣化生物,它們可能容易受到海洋酸化和全球暖化的影響。雪梨大學副教授喬迪·韋伯斯特想知道哈利梅達生物礁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了影響。 這項新發現為新的研究途徑鋪平了道路。比曼博士詳細闡述:「例如,生物礁10 至20 公尺厚的沉積物告訴我們有關大堡礁在這10,000 年時間範圍內過去的氣候和環境變化的什麼信息?而且,更精細的信息是什麼?」既然我們了解了生物礁的真實形狀,就可以在生物礁內部和周圍發現現代海洋生物的規模模式嗎?” 後續研究將以沉積物取芯、地下地球物理調查和自主水下航行器技術的形式進行,以便進一步了解生物礁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 更多資訊請見: www.jcu.edu.au 研究連結: http://link.springer.com / article/10.1007%2Fs00338-016-14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