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深海物種中發現微塑料

研究人員將跳蚤癌正式命名為「Plasticus」

高度僅五厘米,其棲息地位於太平洋約6500米深處,體內仍含有塑膠:Eurythenes Plasticus。新發現的深海物種是紐卡斯爾大學研究人員在菲律賓附近的馬裡亞納海溝發現的一種片足類動物,靠近地球最深點之一。

“Eurythenes Plasticus”由該研究任務的負責人是艾倫·賈米森博士。賈米森評論道:“我們希望通過這個名字發出反對海洋污染的強烈信號,並明確表示我們迫切需要對大規模的塑料氾濫採取行動。”在德國 WWF 的支持下,Jamieson 周圍的科學家現在已在著名期刊 Zootaxa 上發表了研究結果。

「新發現的物種 Eurythenes Plasticus 表明了我們鬆懈的後果是多麼深遠。塑膠的處理是。有些物種生活在地球最深處和最偏遠的地方,但仍然受到塑料的嚴重污染。塑料存在於我們呼吸的空氣中、我們飲用的水中以及生活在遠離人類文明的動物中, ”WWF 海洋保護中心主任Heike Vesper 評論道。在片足類動物中發現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這種物質存在於許多日常用品中,例如一次性飲水瓶和運動服。 Vesper 說:「塑膠危機影響我們所有人,因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都使用 PET。」

人類在塑膠大腸桿菌等動物身上使用塑膠的過程很漫長。德國是繼美國和日本之後的世界第三大塑膠垃圾出口國。在東南亞國家,塑膠廢棄物往往因廢棄物管理不善或根本沒有廢棄物管理而告終。在那裡,它通常無法回收,而是被焚燒或最終進入垃圾掩埋場,並從那裡進入大海。在水中,塑膠廢物被分解成微塑料,被塑料腸球菌等動物分佈和吸收。

「為了阻止全球塑料氾濫,需要一個全球性的解決方案。世界自然基金會正在因此,我們致力於達成一項國際協議,在全球範圍內合法地規定減少廢物並改善廢物管理,」維斯珀說。 “並非所有發現的新物種 E. Plasticus 的體內都含有塑料。因此,我們仍然希望該物種的其他樣本不會名副其實,並且它們將保持不含塑料的狀態。”然而,要做到這一點,政客們必須努力避免使用塑膠。

背景
片腳類動物中發現的塑膠PET 除其他用途外還用於製造一次性飲料瓶、箔片和紡織纖維。在海洋中,PET 和其他塑膠可以與工業和化學污染物結合,而這些污染物在環境中降解速度非常緩慢。微塑膠顆粒很容易進入海洋動物的體內。其具體影響尚未被充分研究。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塑膠通常還含有增塑劑和阻燃劑等添加劑,這些添加劑不僅危害海洋生物,還可以透過食物鏈到達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