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如何成為“熱海盜”

國際研究人員發現洋流的發展 墨西哥灣流將海洋熱量穿過大西洋向東北輸送,這使得愛爾蘭的棕櫚樹繁茂,並使港口在冬季保持不結冰。同樣,大多數洋流對全球氣候也有很大影響。這個系統從什麼時候開始以我們今天所知的方式運作?它是如何發展的? 洋流在我們的氣候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墨西哥灣流將大量熱量從熱帶大西洋輸送到東北部,因此北歐的冬季與其他類似緯度地區相比相對溫和潮濕。這種熱量傳輸同時導致南大西洋變冷,這個過程被稱為熱盜版。 然而,當今全球洋流的模式相對較新,是在六到二百五十萬年前的上新世時期形成的。 構造板塊的運動對海峽/通道的開啟和關閉產生影響。面對構造變化,目前北大西洋的熱海盜活動已經發展到什麼程度,我們還沒有充分了解。 由古海洋學家組成的國際團隊與 GEOMAR 合作,在最近一期的《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他們對這一過程的發現。 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深海鑽探以從海底採集的岩心樣本的形式為新發現奠定了基礎。在這些岩心中發現了單細胞微生物(有孔蟲)的化石。 第一作者、美國拉蒙特-多爾蒂地球觀測站的賽勒斯·卡拉斯博士表示,如果測量有孔蟲中的同位素和微量金屬,這些數據將使他們能夠重建過去海洋的物理狀況(例如海洋溫度)非常準確。 「上新世實際上是地球歷史上的一個時代,其特徵是極其動態的板塊構造運動,」來自 GEOMAR 的合著者 Dirk Nuernberg 說。 「我們的研究表明,地中海直布羅陀海峽的構造變化、中美洲陸橋的形成以及印尼海道的收縮,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全球海洋翻轉環流產生了巨大的後續影響,從而影響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溫度」。 大約530萬年前地中海流量的變化削弱了大西洋翻轉環流,導致南大西洋相對於北大西洋暖化。然後,在 480 萬至 380 萬年前,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的海洋聯繫縮小了。 當中美洲陸橋形成後,這種連結就關閉了。這個過程增強了墨西哥灣流,導致北大西洋變暖約兩攝氏度,而南大西洋卻變暖了——這表明活躍的熱海盜活動一直持續到今天。 隨著38至300萬年前印尼海路的構造收縮,從地球化學數據中可以檢測到全球再循環環流的減弱,這與北半球冰川作用的開始有關。 「我們古海洋學研究的重要性在於提供證據,證明當地構造變化如何從根本上改變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海洋溫度,從而有效影響全球氣候,」卡拉斯博士說。 該研究的連結